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0:05:29   浏览:92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鹤政〔2007〕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五日


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


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解决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包括未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已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 2000年 1月 1日前,经法定程序已经破产、且没有重组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


(二) 2000年 1月 1日后至本办法实施前,经法定程序已经破产、且无力按《鹤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鹤政〔 1999〕 84号)第十五条规定“为其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 10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


(三)因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破产而失业或解除劳动合同,在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或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托管档案,并在 2010年底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第四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及其退休人员的认定,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向市企业服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法院破产裁定书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市企业服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 30日内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核定,作出书面认定结论。


经认定的破产企业及其退休人员,分别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持认定结论及相关材料,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退休人员办理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


第五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6%筹集。


第六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区财政共同负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中,未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并按年度拨付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已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区财政分别按筹资标准的 70%、 30%的比例分担。市财政负担部分拨付到区政府,由区政府连同本级财政负担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度拨付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七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财政专户。


第八条 按照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门诊费用由个人负担。符合规定的门诊慢性病费用、住院费用,按照鹤政〔 1999〕 84号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


第九条 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再享受《鹤壁市原国有集体破产和特困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大病救助医疗保险试行办法》(鹤政〔 2004〕 68号)的有关待遇,可按《鹤壁市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鹤政办〔 2000〕 69号)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享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待遇。其大病救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个人负担,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按规定标准负责统一收集后,按年度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缴纳。


第十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办。


第十一条 各县(区)所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07年 11 月 1日起实施。




鹤壁市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


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解决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包括未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已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 2000年 1月 1日前,经法定程序已经破产、且没有重组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


(二) 2000年 1月 1日后至本办法实施前,经法定程序已经破产、且无力按《鹤壁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鹤政〔 1999〕 84号)第十五条规定“为其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 10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


(三)因原市属国有集体企业破产而失业或解除劳动合同,在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或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托管档案,并在 2010年底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第四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及其退休人员的认定,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向市企业服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法院破产裁定书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市企业服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 30日内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审查核定,作出书面认定结论。


经认定的破产企业及其退休人员,分别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持认定结论及相关材料,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退休人员办理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


第五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按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6%筹集。


第六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区财政共同负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中,未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并按年度拨付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已下放城区管理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区财政分别按筹资标准的 70%、 30%的比例分担。市财政负担部分拨付到区政府,由区政府连同本级财政负担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年度拨付到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七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财政专户。


第八条 按照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门诊费用由个人负担。符合规定的门诊慢性病费用、住院费用,按照鹤政〔 1999〕 84号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


第九条 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不再享受《鹤壁市原国有集体破产和特困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大病救助医疗保险试行办法》(鹤政〔 2004〕 68号)的有关待遇,可按《鹤壁市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鹤政办〔 2000〕 69号)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享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大病救助医疗保险待遇。其大病救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个人负担,由市、区企业主管部门或其它退休人员管理组织按规定标准负责统一收集后,按年度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集中缴纳。


第十条 原市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办。


第十一条 各县(区)所属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 2007年 11 月 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

文化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
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



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65号)、《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办法》(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令第18号)和《关于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审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有关事项的通知》〔广发社字(1996)46号〕的规定,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文化部共同组成音像制品内
容审核机构(下称审核机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审核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刘忠德、同向荣
副组长:郭宝新、孟晓驷
成员:尹廉钊、王文远、沈向军、张新建、黄伯红、傅燕梅
二、审核机构下设的专家审查委员会由审核机构领导小组聘请24名专家组成。
三、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广播电影电视部。
办公室由以下工作人员组成:
主任:沈向军、张新建
成员:黄伯红、傅燕梅、赵文江、戴振宇、刘鲁平
四、审核机构审查进口音像制品内容的工作于1997年5月1日开始进行。请按照《进口录音制品申报规则》和《进口录像制品申报规则》的要求,向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报送音像制品样带(片)及有关材料。
五、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邮政编码:100866
联系电话:66092993 66093300
66093645 68533256
图文传真:68511067
附件:一、《进口录音制品申报规则》
二、《进口录像制品申报规则》
三、《进口录音制品报审表》
四、《进口录像制品报审表》

附件一 进口录音制品申报规则
为做好进口录音制品的内容审核工作,制定本规则:
一、出版单位填写《进口录音制品报审表》,连同节目样带(片)及申报材料,报所在地的省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初审。
二、初审通过后,由出版单位将节目样带(片)和报审材料上报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报审材料包括:
1、省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初审意见的《进口录音制品报审表》;
2、原始版权证明书;
3、版权授权书;
4、版权贸易合同(协议)书;
5、著作权认证部门的认证材料;
6、歌词材料,如为外语歌曲,除中译文外还须附上原文歌词,歌词的文字材料须清楚,其字号不得小于标准五号字体;
7、信号清晰的节目样带(片)。
除同期发行节目外,一律上报原版样带(片)。
三、报审的文字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传真件。
四、样带(片)上的曲目顺序和歌词材料的顺序均应同《报审表》上的序号一致。
五、受理日期从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接收符合规定的全套报审材料之日起计算。

附件二 进口录像制品申报规则
为做好进口录像制品的内容审核工作,制定本规则:
一、出版单位填写《进口录像制品报审表》,连同节目样带(片)及申报材料,报所在地的省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初审。
二、初审通过后,由出版单位将节目样带(片)和报审材料上报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报审材料包括:
1、省级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初审意见的《进口录像制品报审表》;
2、原始版权授权书;
3、原始版权证明书;
4、版权贸易合同(协议)书;
5、著作权认证部门的版权认证材料。
报审表必须按要求如实填写,签字、印章齐全。
版权证明书及授权书必须真实、清楚,并有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及负责人签字。
双方贸易合同要条款严密、责任分明,签字、印章齐全。
版权证明及双方合同必须出具中、外文两个文本。
报审的文字材料一律不得使用传真件。
三、出版单位必须报送原始样带(片),不得擅自更改片名或删改内容。样带(片)必须声音清楚,图像清晰,画面无抖动。
样带(片)画面必须明确显示:原始出品公司标志、公司名称、制作公司名称、原文片名、原始字幕、原文对白、演职员表、后期制作公司及其他参与公司名称、出品时间等。
四、受理日期从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接收符合规定的全套报审材料之日起计算。

附件三


编 号___
进口录音制品报审表
节目名称(原文):___________
节目名称(中文):___________
送审单位: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印制
-----------------------------------------
| 节目名称| | 送审单位 | |
|-----|----------|------|---------------|
|原出版单位| | |音带|CD|录像带|LD|其它|
|-----|----------|------|--|--|---|--|--|
| 签约单位| |拟出版方式 | | | | | |
|-----|----------|------|--|--|---|--|--|
|原出版日期| | 单 价 | | | | | |
|-----|----------|------|--|--|---|--|--|
|原发行区域| | 发行基数 | | | | | |
|-----|----------|------|--|--|---|--|--|
| 贸易方式| |复制加工地 | | | | | |
|-----|----------|------|--|--|---|--|--|
| 入境口岸| |彩封加工地 | | | | | |
|-----|----------|------|---------------|
| 录制地点| |节目总时间 | 分 秒 |
|----------------|----------------------|
| 作品名称 | 表演者 | 词曲作者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9. | | |
|----------------|---------|------------|
|10. | | |
|----------------|---------|------------|
|11. | | |
|----------------|---------|------------|
|12. | | |
|----------------|---------|------------|
|13. | | |
|----------------|---------|------------|
|14. | | |
|----------------|---------|------------|
|15. | | |
-----------------------------------------

--------------------------------------
| | |
| | |
| 出 | |
| | |
| 版 | |
| | |
| 单 | |
| | |
| 位 | |
| | |
| 报 | |
| | |
| 审 | |
| | |
| 意 | |
| | |
| 见 | |
| | 盖章: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省 | |
| 级 | |
| 音 | |
| 像 | |
| 制 | |
| 品 | |
| 行 | |
| 政 | |
| 管 | |
| 理 | |
| 部 | |
| 门 | |
| 初 | |
| 审 | |
| 意 | |
| 见 | 盖章: |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样带(片)|记录表|版权证明书|授权书|协议(合同)书|歌词 | 其它 |
|报|-----|---|-----|---|-------|---|----|
| | | | | | | | |
|审| | | | | | | |
| | | | | | | | |
|材| | | | | | | |
| | | | | | | | |
|料| | | | | | | |
| | | | | | | | |
|--------------------------------------|
| | 上报编号 | 批准文号 | 许可证号 |
|节|------------|-------------|---------|
|目| | | |
|审| | | |
|批| | | |
|情| | | |
|况| | | |
| | | | |
|-|------------------------------------|
| | |
| | |
|备| |
| | |
| | |
|注| |
| | |
| | |
----------------------------------------
填 表 说 明
1、本表为音像出版单位报审进口录音制品专用,报送节目时应准确填写,并与其它材料一并上报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2、“原出版日期”一栏指该节目的首次发行日期。若此节目系正在制作中,拟与中国同时投放市场,该栏应填写“同期发行”字样。
3、“原发行区域”一栏指该节目的首次发行地区或主要发行区域。若是同期发行的节目,该栏应填写此节目拟定的首次发行地区的名称。
4、“入境口岸”一栏应填写在哪个海关办理母带或成品的进口手续。
5、“彩封印刷地”和“复制加工地”应填写地名和厂名。
6、“报审材料”和“节目审批情况”栏由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填写。
7、“备注”栏应填另需说明事项。

附件四

编 号___
进口录像制品报审表
节目名称(原文):___________
节目名称(中文):___________
送审单位: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印制
---------------------------------------
| | 原 文 | | 片 种 | |
|片 名|-----|-------|--------|---------|
| | 中 文 | | 题 材 | |
|----|-----|-------|--------|---------|
|产 地| |语别 | | 色 别 | |
|----|-----|---|---|--------|---------|
| | |节目总| | | |
|规 格| | | | 本 数 | |
| | |时间 | | | |
|----------|-------|--------|---------|
| 出品公司 | | 出口年月 | |
|----------|-------|--------|---------|
| 提供版权单位 | | 出版形式 | |
|----------|-------|--------|---------|
| 编 | 原 文 | | 导 | 原 文| |
| |------|-------| |----|---------|
| 剧 | 中 文 | | 演 | 中 文| |
|---|------|--------------------------|
| 主 | 原 文 | |
| |------|--------------------------|
| 演 | 中 文 | |
|-------------------------------------|
| | |
| | |
| 内 | |
| | |
| | |
| 容 | |
| | |
| | |
| 介 | |
| | |
| | |
| 绍 | |
| | |
| | |
---------------------------------------

---------------------------------------
| | |
| | |
| 出 | |
| | |
| 版 | |
| | |
| 单 | |
| | |
| 位 | |
| | |
| 报 | |
| | |
| 审 | |
| | |
| 意 | |
| | |
| 见 | 盖章: |
|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省 管 | |
| | |
| 级 理 | |
| | |
| 音 部 | |
| | |
| 像 门 | |
| | |
| 制 初 | |
| | |
| 品 审 | |
| | |
| 行 意 | |
| | |
| 政 见 | 盖章: |
| | |
| | |
| | 年 月 日 |
---------------------------------------

---------------------------------------
|报| 样 带 | 盘 | 省厅文件 | 页 |
| |--------|---------|------|---------|
|审| 版权证明书 | 页 |版权授权书 | 页 |
| |--------|---------|------|---------|
|材| 记录表 | 页 |版权认证材料| 页 |
| |--------|---------|------|---------|
|料|贸易合同(协议)| 页 | 其 它 | |
|-|-----------------------------------|
|节| 上报编号 | 批准文号 | 许可证号 |
|目|----------|----------|-------------|
|审| | | |
|批| | | |
|情| | | |
|况| | | |
|-|-----------------------------------|
|备| |
| | |
| | |
|注| |
---------------------------------------
填 表 说 明
1、本表为音像出版单位报审进口录像制品专用。报送节目时应准确填写,并与其它材料一并上报音像制品内容审核机构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2、表内“片种”一栏系指节目形式,如故事片、艺术片、动画片、儿童片等。
3、表内“题材”一栏系指节目内容,如伦理片、警匪片、爱情片、传记片、战争片、社会问题片、恐怖片、功夫片等。
4、表内各项意见栏应填写审查及删改意见。
5、“报审材料”和“节目审批情况”栏由专家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填写。
6、“备注”栏填入另需说明事项。




1997年1月6日

威海市学校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威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52号


  《威海市学校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发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宋远方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威海市学校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严格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称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学校安全负领导责任,建设、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按工作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其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学校因校舍倒塌、火灾、食物中毒及电力设施、避雷设施、学生交通安全管理不善引起伤亡事故,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下列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发生事故学校所在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
  (二)发生事故学校所在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
  (三)发生事故学校的校长、主管副校长和其他责任人员。
  前款所列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条 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两次对本辖区内学校校舍及消防安全设施、用电设备、避雷设施安全状况的检查鉴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明确各级各单位的责任,并将检查结果于检查后10日内向市政府报告。不按时组织检查的;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或有安全隐患未查出的;下级政府或学校报告安全隐患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追究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安全隐患鉴定不准确的,追究鉴定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 经鉴定单位鉴定为D级危房的校舍,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应责令有关部门下达书面限期拆除通知书,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限期拆除,不得继续使用。教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限期拆除情况。逾期未拆除的,对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的行政处分。
组织师生在D级危房上课、办公或食宿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六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隶属管理的学校新建、改建校舍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备齐基建档案,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不及时组织验收的,追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验收不合格的校舍,不得交付使用。
  第七条 学校应对校舍进行经常性检查,做好日常安全检查记录,加强校产设施及电力设施维护与管理,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各类设备、设施安全有效。新学期开学前,应对学校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保证安全信息畅通。对不按规定组织开展经常性检查维护及瞒报、迟报、漏报学校安全状况的,追究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八条 实行校舍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工程的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具有工程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关责任人,应当根据各自职责,规范设计,依法建设,依法施工,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条 实行校舍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使用审计制度。中央专款和地方配套的危房改造资金,必须保证全部用于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严禁截留、挪用。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条 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安全。不得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以及其他危险性劳动,或将学校场地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学校违反规定组织学生从事危险性劳动或将学校场地作为危险品生产经营场地的,视情节轻重,对所在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卫生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餐厅、伙房卫生的检查、监督,定期对辖区学校餐厅、伙房卫生防疫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应保证餐厅、伙房清洁、卫生、安全,做到防鼠、防疫、防投毒。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解决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问题。公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运载学生(幼儿)上学、放学车辆的审验检查,保证学生用车安全;做好城市繁华区、交通要道附近学校上学、放学期间学生疏导工作,保证学生通过道路安全。因措施不力导致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学校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报地方政府或部门对学校校舍危房不履行修缮或限期拆除的行为。接到报告或举报的政府及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未对报告或举报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的,要追究该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四条 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行政处分,由同级人事、监察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威海市教育局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