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1:44:40   浏览:82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的通知
武政〔2008〕5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十月十一日



武汉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
发布与传播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有效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发布与传播,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即将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本办法所称应急信息,是指市人民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向社会发布的有关灾情、应急处置措施及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
  第四条 发布、传播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应遵循及时、准确、无偿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统一发布本市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应急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市应急工作机构)和有关机构承担;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
  第六条 涉及气象灾害的突发事件,其预警信息由市气象台制作,报市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市应急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迅速向社会发布。
  第七条 涉及洪灾、地震、森林火灾等的突发事件,其预警信息分别由市水务、林业等有关部门和市地震工作机构负责制作。预警信息制作完毕,经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者市应急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迅速向社会发布。
  第八条 涉及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其预警信息分别由市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等有关部门负责制作。预警信息制作完毕,经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者市应急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迅速向社会发布。
  第九条 涉及事故灾难的突发事件,其预警信息分别由市安监、建设、交通、环保、城管、公安及公安交管、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负责制作。预警信息制作完毕,经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者市应急工作机构审查同意后迅速向社会发布。
  第十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要求,及时制作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报经该指挥机构审定同意后,迅速交由应急新闻发布机构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统一发布。
  第十一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以及持续期间需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向社会发布的相关公共服务信息,由市应急工作机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制作,经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审查同意后迅速向社会发布。
  第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在制作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时效性,不得制作不准确、不真实或者过时信息。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装置、报纸等方式,迅速、准确地将预警与应急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部门,本市和在汉新闻单位以及移动、联通、电信等企业,应当确保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按本办法的规定和市应急工作机构的要求做好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的传播工作。
  第十五条 本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接收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文字传真件后,应当尽快通过广播频率、电视滚动字幕播发信息,且每条信息应当播发3次以上。
  本市和在汉各报社接收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后,应当以最快速度在当日或者次日报纸醒目位置予以登载。
  第十六条 本市移动、联通、电信等企业接收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后,应当以最快速度通过手机短信向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手机用户传播该信息。
  第十七条 本市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大型集会场所和大型商业、娱乐等公共场所的使用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接收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后,应当以最快速度通过电子显示装置或者其他媒介传播该信息。
  第十八条 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在发布与传播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时,应当标明信息制作单位的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更改信息内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传播信息,不得传播过时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和应急信息。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0日起施行,市卫生、水务、建设、交通、气象、农业、林业、环保、地震、城管、安监、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及公安交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相关规定,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1个月内拟订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信息制作与发布或者传播的具体时限和程序,报市应急工作机构统一审查后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
1992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简称《收养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大力宣传,并严格执行。特别是要切实履行对民事审判活动法律监督的职责,对公民不服人民法院有关诉讼的判决、裁定的申诉,要认真进行审查,对人民法院的正确判决、裁定要给予支持,对符合抗诉条件的,要依法提出抗诉。对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对遗弃婴儿、出卖亲生子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也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保障合法收养关系,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贯彻执行《收养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认真研究,注意总结经验,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潍政办发〔2009〕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ΟΟ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荣誉市民授予工作,根据《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应坚持突出贡献原则,兼顾其代表性和潍坊市整体对外开放的需要。

  第三条 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的范围为对本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

  第四条 按照《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规定,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在促进本市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地区间交流合作,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方面贡献突出的。

  (二)在本市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重要建议,经采纳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在本市直接投资,积极为本市引进资金、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方面贡献突出的。

  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经科技部门认定),一次性实际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或累计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投资兴办项目,一次性实际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累计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

  在本市投资经营5年以上,企业已投产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属高新技术、环保、民生项目的优先考虑。

  (四)在发展本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方面,贡献突出的。

  (五)捐赠或资助本市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贡献突出的:一次捐赠资金、物资价值达200万元人民币或累计捐赠达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六)在其他方面贡献突出的。

  第五条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活动原则上每届市人代会期间评选授予两次;特殊情况,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不受上述时间限制。推荐工作每年底前完成。由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年度工作计划的建议。

  第六条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工作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在征得被推荐人同意后,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填写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潍坊市荣誉市民推荐书》,连同被推荐人确认的申报材料,分别向下列部门申报。

  1.被推荐人是外国人士、港澳同胞、华人华侨的,向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

  2.被推荐人是台湾同胞的,由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查后,交由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汇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在申报前应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

  被推荐人申报材料包括:投资及增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法人代表情况;是否有违法违纪现象(当地公安、检察院、国家安全、税务部门出具证明)。

  (二)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汇总荣誉市民申报材料并协调市直相关部门进行考察,提出初审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核。

  (三)市人民政府审核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的议案。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作出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审议决定前,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初审,提出书面意见。

  第七条 “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并颁发荣誉市民证书、证件。

  第八条 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在市级及其他新闻媒体对潍坊市荣誉市民事迹进行宣传。

  第九条 潍坊市荣誉市民可以享受下列礼遇:

  (一)应邀列席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旁听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应邀参加本市举行的重大庆典活动及市政府定期组织的各项活动:

  1.召开荣誉市民座谈会,及时向荣誉市民通报潍坊市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听取荣誉市民对我市建设和发展的建议、意见。

  2.组织荣誉市民对潍坊市投资环境进行专题考察。

  3.组织荣誉市民参加公益活动。

  4.组织荣誉市民联谊活动。

  (三)被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者,其在潍期间,有关部门和单位凭“荣誉市民证”给予其优先照顾。

  1.市公安局按照对荣誉市民承诺的服务内容,给予快捷、便利服务。

  2.市监察局根据《潍坊市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挂牌保护实施办法》,给予荣誉市民在潍企业优先授予“重点保护单位”。

  3.市教育局对在本市居住的荣誉市民子女,需就读本市小学、初学、高中的,给予优先入学照顾。

  4.市人民医院按照市级干部体检基本标准,每年为荣誉市民免费查体一次(费用从荣誉市民专项经费中列支),并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定期为荣誉市民举办保健知识讲座及健康咨询。

  5.工商、税务、海关、商检、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执法部门,就荣誉市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正确、快捷、满意的答复和服务。

  (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礼遇和优惠待遇。

  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工作机构、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市台办要与荣誉市民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提供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信息,做好服务。

  第十一条 荣誉市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推荐部门提出撤销其荣誉市民称号的意见,由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汇总并报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一)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在申报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有其他与荣誉市民称号不相称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撤销其荣誉市民称号的议案,决定撤销其荣誉市民称号。

  第十二条 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所需各项经费,由市级财政承担并列入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专户,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负责。

  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