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作权侵权赔偿/王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1:15:05   浏览:90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著作权侵权赔偿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著作权概述
一、著作权定义
二、著作权包含的权利
三、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其他著作财产权

第二章 著作权侵权行为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概述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
1、有侵犯的事实
2、行为具有违法性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二)侵犯著作权行为的特征
1、侵权对象的多重性
2、被侵害主体的特定性
3、侵权行为表现为使用他人作品的非法性
4、侵权形式的多样性
(三)侵权的种类
1、直接侵权
2、间接侵权
3、违约侵权
4、部分侵权

二、著作权侵权的形态
(一)侵权行为的种类
1、《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侵权行为
2、《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侵权行为
(二)侵害著作权人的人身权
(三)侵害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第三章 赔偿的归责原则
一、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二、过错原则的适用
三、过错推定原则

第四章 损害赔偿的原则
一、全部赔偿原则
二、法定标准赔偿原则
三、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
四、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

第五章 赔偿范围
一、赔偿范围
二、著作权财产权益损失的赔偿
三、精神损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



通知
省政府同意省计委、省水电厅提出的《四川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计委省水电厅(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第二条 本方案实施的目标:明确水利建设项目性质,理顺发展水利的投资渠道,扩大水利建设资产来源,规范水利业的各项收费,完善水利产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确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合理价格,大力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本方案实施期间,使我省防御
旱洪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供用水矛盾有效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提高,水利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条 本方案实施的重点:江河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河道卫生浚、堤防建设和维护,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文监测、防汛预报、山地灾害防治;跨流域、跨地区引水和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源工程,供水、节水、水资源综合
利用、农田灌溉、农村人畜饮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利产业技术的开发研究。
第四条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水利产业发展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明确的目标,采取有力的措施,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力度。
第五条 水利产业的发展,要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的方针,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全省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时,必须考虑防洪安全与水资
源条件,必须有防洪、供水、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保护、防治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专业规划或论证。
对重大水利项目应组织专家作好科学论证,搞好科学规划与项目施工。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编制好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区域水利规划、专业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其中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区域水利规划和市(地、州)水中
长期供求计划,由市(地、州)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区域水利规划及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流域综合规划。
凡经同级政府批准的规划,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如需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并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水利产业发展规划,应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按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报批时,应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同级计划部门或上报计划部门的审批意见。
第七条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实行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价格、信贷、土地占用等方面提供必要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兴办水利产业项目。各级政府要在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加快产
业化进程,逐步形成水利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八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按照《四川省水政监察工作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保障方案的实施。

第二章 项目分类和资金筹集
第九条 水利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划分为两类:甲类项目为防洪除涝、河道整治、农田灌排骨干工程、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文监测及防洪通讯、水工程除险加固等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乙类项目为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
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分类,由项目审批单位在项目建议书批复中明确。在建工程项目分类,按工程管理权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审批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方案,在1999年底前完成。
第十条 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的原则,水利建设项目实行分级负责制。根据作用和受益范围,除中央项目外,分为省项目、市(地、州)项目、县(市、区)项目三类。
省项目:跨市(地、州)的重点江河治理、引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文监测及防洪通讯、大型水利工程等。
市(地、州)项目:跨县(市、区)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经省批准的中型水利建设工程;市(地、州)属小型水利;跨县(市、区)的重点水资源保护、供水、节约用水项目等。
县(市、区)项目:县(市、区)境内中小河流治理、城镇防洪设施建设,经市(地、州)批准的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县(市、区)属小型水利、水资源保护、乡镇供水、节约用水、农村人畜饮水、水土保持等项目。
第十一条 甲类项目的建设资金,按受益程度和范围,主要从相应的中央、省、市(地、州)、县(市、区)政府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中安排。新建工程省投资部分按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水利工程枢纽病害整治投资,原则上由业主单位和受益区分担,省可视情况适当给予补助。
乙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非财政性的资金渠道筹集。有条件的,可积极争取发行股票筹集建设资金。
项目建设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业主)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并承担风险。
公益性、经营性兼有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由审批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明确。
第十二条 市(地、州)、县(市、区)甲类项目主要由各受益市(地、州)、县(市、区)按受益程度共同投资建设;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和省定贫困县的重要水利甲类建设项目,省通过多种资金渠道适当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积极鼓励各地区按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自行管理办法建设乙类水利工程,经省政府批准后可享受“五自”水利工程的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要在现有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提高水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重,确保水利投资随着财政年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各级政府应按省政府《四川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各级政府要切实收好、管好、用好水利建设基金。各级投入水利的周转金和水利建设投资的有偿使用部分,回收后要纳入基金管理,滚动使用。
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水利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确保用于水利基金产业设施建设的贷款计划资金到位。在有偿还能力前提下,各级有关部门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用于水利建设。
国家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自给工程、商品粮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资金,各地应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留的公积金,各村组应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本村、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比例由村、组社员代表会议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第十五条 在洪水灾害频发区的防洪除涝与治理工程,重点干旱缺水地区的水源工程,所在市(地、州)政府(行署)可按项目合理筹集资金。筹集方案须经省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计划和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加快水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的步伐。各级政府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列入本地区水利产业建设计划,并按项目类别安排相应的资金。乙类项目除项目业主自有资金外,国家在更新改造计划的贷款额度中切块安排。水利工程折旧费只能用于还贷和水利
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不得挪用。

第三章 收费和价格
第十七条 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水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单位。水资源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在国务院未制定发布之前,仍按《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并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利
用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收取的水资源费要作为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专款专用。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政策中规定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采砂管理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费、占用灌溉面积补偿费、占用水域(水源)补偿费、小水费管理费、渔业资源增殖费等行政事
业性收费,要加强征收管理,足额到位。以上各项收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合理确定供水价格。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费、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原有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要根据国家的水价政策的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缴纳的税费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进行成本测算,在3至5年以内调整到
位,以后再根据供水成本变化、物价上涨指数情况适时调整。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跨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由上一级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价要适当提高。不同行业的供水价格应有所区别。
对节约用水的单位可在供水价格上实行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水利工程实行有偿供水收费。农业用水按实际用水量收费;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实行计量计收;用户必须按期交纳水费,对超计划用水的要加价收费。新建和更新改造的水利供水工程和取水工程,计量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未实行计量收费的现
有水利工程,要尽快安装计量设施。计量设施由供水单位、经营者投资安装并依法接受计量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 合理确定水电价格。上网电价要按照合理补偿成本,获得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并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其他水利产品的服务价格,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合理受益的原则确定。

第四章 资产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利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按省水电厅和省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具体规定,对行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监督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权责明确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要明
确界定国有股份和国有独资地方电力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并进行有效管理。对集体所有的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监督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加快水利产业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根据“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在清产核资、产权明晰、产权明晰、确保安全、发挥效益的前提下,国有水管单位要积极开展转让、租赁、股份等资产经营,优化资本结构,活化存量资本,扩充增量资金。供
水、电力、水产等企业要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实行水利产业集团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滚动发展,增强社会融资能力和水利电力资产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水利电力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乙类项目产权制度改革由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审批部门、本级改革职能部门、
国资部门审查批准,甲类项目产权制度改革应转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甲乙两类项目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须报经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
有条件的水工程供水和城乡供水可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供水公司,跨流域、跨地区的可以按照股份制原则,组建水利供水集团公司,实行引水、蓄水、供水经营一体化管理。
水力发电可以县为单位组建电力实业公司,或以流域为单位组建电力开发公司,鼓励跨流域、跨地区组建电力集团公司。
水产行业可以组建产、供、销、加工一体化的水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推进产业化进程的股份制企业发展。
第二十三条 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费用,实行分类管理。甲类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乙类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企业经营收入支付。
第二十四条 在水价提高以及与乙类项目有关的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足额收取后,乙类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要逐步转变为企业。
第二十五条 各级计划、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各项收费资金征集、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财政部门定期向同级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利建设基金的征缴情况;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水利收费资金的使用报表;审计部门定期对水利收费资金
征缴、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各级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履行职能。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阻碍财政、审计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职权。

第五章 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第二十六条 贯彻实施国有取水许可制度,将取用水纳入计划管理轨道。凡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
责全省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市(地、州)政府(行署)、县(市、区)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政府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监督城乡节水工作。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必须贯彻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取用水制度,大力普及节水技术,节约用水。取水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取水量取水,严格执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第二十八条 农业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努力提高灌区配套和渠道防渗,提高水利用率。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新建水利工程必须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方案,已成工程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喷灌、滴灌、渗灌面积,尽快改变大水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
式。银行和项目审批单位对节水项目要优先立项和安排贷款。
第二十九条 水资源短缺地区要适度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新建高耗水项目,必须有计委、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供水可行性论证,否则不得立项建设。
第三十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法》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水资源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能。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地表水和地下不沂度开采计划,严格管理保护地
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包括矿泉水、地热水等)。
第三十一条 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四川省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水利产业规划、环保规划时,依法对生活饮用水源、风景名胜水域、重要渔业水体尤其是珍稀鱼类(水生生物)具有特殊
经济、文化价值的水域水体划定保护区(江、河段),采取综合保护措施,保证区的水质符合有关规定。
凡生活、生产活动及建设项目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危害水利设施安全的都要采取防治措施;已经造成危害的,要负责治理并承担全部治理费用。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等范围内设置或改建、扩建排污口,必须经环保部门同意和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支持科技、教育单位和科技人员开展对水利产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应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要鼓励水利科技、教育单位以及水利科技、教育工作者对水利产业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点是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关键性技术、防洪抗旱
减灾技术、河道整治技术、山地灾害防治技术、清淤技术、灌溉节水技术、水环境监测技术、生物处理水污染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污水排放技术、渔业环境监测等技术,以及水利产业基础建设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
要不断提高水利勘测设计、工程管理、水文监测、情报预报等技术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网络。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方案由省计委会同省水电厅负责解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由省计委会同省水电厅负责协调。
第三十四条 本方案经省政府批准之日起施行。有效期到2010年。



1999年4月29日

贵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失效)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996年8月21日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贵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市园林绿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市园林管理局是全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职责是:贯彻执行有关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组织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计划;负责市级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负责绿地占用、树木砍伐和移植的审批;处理违法违章案件,对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人民政府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县级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道路绿地、花坛及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动员、组织群众义务植树和落实保护措施。
  镇、街道办事处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市、区、县(市)的各项规定,完成城市绿化和义务植树任务;落实居住区的绿化管理和“门前三包”任务;督促、检查、指导本辖区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办法》所称的风景名胜区是指:经批准的国家、省、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寺庙园林、文物园林,以及城市规划区内的其他风景林地。


  第四条 《办法》所称的防护绿地是指:沿经城市规划区的公路和铁路两侧、河流两岸、河滩、水库周围,以及城(镇)区护坡等用于隔离、卫生、安全等防护目的的林带和绿地。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全市园林绿化规划,由市园林管理局会同市城市规划局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市政府批准,由市园林管理局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根据全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县级人民政府审查,市园林管理局会同市城市规划局审批,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七条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应符合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生产绿地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2%。有条件的单位应自建苗圃。


  第八条 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作他用。


  第九条 为保证规划绿线的实施,城市内各类土建项目必须按《办法》规定的比例预留绿化用地,绿化工程必须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编入预算,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定,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为准,按下列标准向市园林管理局交纳绿化保证金:
  (一)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交纳千分之十;
  (二)投资1001-2000万元的项目交纳千分之九;
  (三)投资2001-3000万元的项目交纳千分之八;
  (四)投资3001-4000万元的项目交纳千分之七;
  (五)投资4001-5000万元的项目交纳千分之六;
  (六)投资5001万元以上的项目交纳千分之五。
  绿化保证金不得减、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减、免的,须经市园林管理局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有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参加。按规划绿线要求完成绿化工程的,退还保证金本金。逾期未完成的,必须在下一个绿化季节完成。经检查仍未完成的,由市园林管理局使用绿化保证金代其绿化。


  第十一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区和其他工程项目都应按规定标准及时建设配套绿化。确有困难达不到标准的,须经市园林管理局批准,并按实际造价和环境效益损失交纳易地绿化补偿费。
  改变园林绿地性质的审批必须从严控制,无特殊原因不得批准。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城市道路等市政工程中的绿化,按以下规定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与园林管理部门共同审定方案,按规定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和绿化设计;
  (二)由建设单位与园林管理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绿化用地面积、绿化经费、绿化期限的责任。
  城市道路建设必须按规定标准绿化。工程验收,须有园林绿化部门参加,绿化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按标准重新绿化。


  第十三条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行分工负责制:
  (一)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化,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二)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厂矿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由本单位负责建设;
  (三)市区公路、铁路两侧和河流两岸、河滩、水库周围绿地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绿化,由建设单位负责建设;
  (五)居住区绿化,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建设;
  (六)住宅院落绿化,幢权所有者或住户负责建设。


  第十四条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的园林绿化配套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按《办法》规定比例确定的绿化用地面积(即绿线);
  (二)园林绿化投资占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十;
  (三)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完成时间不得迟于主体工程完工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
  (四)边建设边交付使用的居住区,已使用的房屋周围的绿化须在使用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内完成。


  第十五条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须以种植树木、花卉、草坪为主。植物种植面积不得少于绿地总面积的80%,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得超过绿地总面积的5%。


  第十六条 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维护费,由城市维护费、各类建设项目绿化配套费、易地绿化建设费、按规定不退还的绿化保证金以及绿化损失补偿费等构成。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专款专用,不得挪为他用。


  第十七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委托持有相应在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市园林管理局负责审批签发城市园林绿化施工资格证书。凡在本市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单位,必须接受城市园林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园林绿地使用性质、占用绿地和破坏绿地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以及修剪、移植、砍伐城市树木。已被占用的绿地要限期归还,并由占用单位重新绿化。


  第十九条 因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必须以下规定办理:
  (一)临时占用绿地100平方米以下的,由市园林管理局审批,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二)临进占用绿地100平方米以上的,由市园林管理局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除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临时占用绿地外,其余临时占用绿地的,均应向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交纳绿地恢复保证金,并在规定期限内按面积在原置恢复。逾期未恢复的,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使用绿化保证金代为恢复。
  (四)绿地恢复保证金的标准是:城市中心区以内的公共绿地每平方米1000元,中心区以外的每平方米600元;城市中心区以内的其他绿地每平方米500元,中心区以外的每平方米300元。
  (五)城市道路工程临时占用绿地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恢复。逾期不恢复的,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恢复,其恢复费用由道路建设单位按实际恢复费用支付。


  第二十条 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占用城市绿地的,建设单位应向规定的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单位交纳城市绿化损失补偿费,其标准是:
  (一)公共绿地,中心区以内的每平方米5000元,中心区以外的每平方米3000元。
  (二)其他绿地,中心区以内的每平米1000元,中心区以外的每平方米600元。
  收取绿化损失补偿费的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完成易地绿化建设。


  第二十一条 因建设需要经批准砍伐、移植树木的,须向树木所有者交纳树木补偿费,并按“砍一栽五”的要求补植树木,所砍树木胸径超过10公分的,一律按每5公分为一株折算。在领取树木砍伐、移植许可证时,均按应补植数每株100元标准交纳成活保证金,待下一个绿化季节经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退还。


  第二十二条 报、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改变城市绿地使用性质,砍伐和移植树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同一建设项目及其附属工程为一处,必须按规划确定的范围一次向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申请,不得分次申请;审批机关不得分次审批;
  (二)使用市园林管理局统一印制的审批表,以及《城市树木准伐证》、《城市树木准移证》、《城市绿地临时占用许可证》;
  (三)审批前,由市园林管理部门现场调查并出具报告;实施后,须由市园林管理部门同场复核并出具报告;
  (四)不得越权审批临时占用绿地、改变绿地性质、砍伐和移植树木;
  (五)不得超标准收费。


  第二十三条 因不可抗力致使树木倾倒危及管线、交通、建筑物的安全时,有关单位可先行修剪、扶正、砍伐、并于三日内报告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树权单位备案。


  第二十四条 城市道路改建、扩建、新建工程,需临时占用绿地,以及移树、砍权的,应在工程动工前两个月通知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对树木先行移植或砍伐(所需费用列入道路工程计划),并签订责任书,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树权单位,应定期对树木进行养护管理。对危及交通、管线安全的树枝应及时剪除,使树木与交通、管线保持规定的安全间距。


  第二十六条 城市道路两旁树木的高度应与架空线保持适当的安全净距。因树木自然生长而影响架空线安全的,由树木管理单位及时修剪,或由架空线管理单位征得树木管理单位同意后修剪。


  第二十七条 园林管理应当加强监察,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城市园林绿地内的违法建设,市城市规划局可依法委托园林管理监察部门查处。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园林绿化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建设项目绿化配套工程或擅自改变绿化规划设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视其情节,按未完成的园林绿化配套工程面积处以每平方米3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对擅自占用城市园林绿地,以及超过批准量或超过批准占用时间占用城市园林绿地的,除责令限期归还或恢复外,并按所占用绿地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00元罚款。


  第三十一条 对擅自修剪或超批准量剪树木的,责令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损失。


  第三十二条 对擅自砍伐、移植树木槿超批准量砍伐、移植树木的,按本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办理,并按每株200元标准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非法损害、砍伐古树名木的,除负赔偿责任外,并按赔偿费2至3倍的标准罚款。


  第三十四条 越权批准占用绿地、移植或砍伐树木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赔偿经济损失,并可视情节,按擅自占用绿地、移植或砍伐树木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未持有效资格证书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按《贵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被处罚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在实施罚款处罚时,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罚款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


  第三十七条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森林法律、法规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